资本市场配股增持新常态形成。今年以来,全球股市处于牛市周期,A股和港股市场更加“活跃”。其中,上证指数重回4000点;恒生指数也创下四年新高,恒生科技指数一度突破6600点的历史新高。在此背景下,产业资本回购增持的热情依然较高。 11月5日晚间,贵州茅台发布公告,派发现金红利300亿元(含税)的同时,拟使用自有资金实施回购。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15亿元(含),海将不超过30亿元(含)。回购价格不超过1887.63元/股(含)。所购买的股份将全部用于注销并减少公司注册资本。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。据记者不完全统计,今年以来,A股市场已有70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预案或回购计划,共有1412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,回购金额1288亿元;同期,香港股市有241家上市公司开展回购操作,累计回购金额达1466.73亿港元(约合人民币1343.38亿元)。买入A股及港股合计突破2500亿元。再融资引发了A股回购和增持的热情。今年以来,A股持续反弹,但在多位产业章人士看来,上市公司整体估值仍有上涨空间。基于对市场前景的积极优化,工业鼓励资本继续回购增持。 Wind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共有269家公司回购股份金额超过1亿元,其中14家公司回购金额超过10亿元。消费者、科技和智能制造企业是A股回购的“主力军”。最大的回购公司是美的集团。据美的集团11月4日公告,2025年10月31日中午,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回购专用担保账户共计回购某公司股票1.3亿股,金额95.75亿元(不含交易费用)。此前,美的集团曾两次推出回购计划。其中回购范围为15亿元至30亿元。截至10月底,回购股份约2056万股,支付总额15.10亿元;其他都有回购范围50亿元至100亿元。截至10月底,回购股份约11043万股,支付总额80.65亿元。此外,贵州茅台回购近60亿元,CATL回购43.87亿元,回购徐工机械合计30.66亿元。除了股份回购常态化之外,在政策支持的引导下,近年来A股市场的改写案例数量持续增加。例如,贵州茅台今年首轮回购,其2025年1月至8月累计回购成本约60亿元,全部用于注销。新披露的第二轮回购还将用于注销和减少公司注册资本。近期,部分上市公司将此前的回购目标改为取消。如楚岭信息拟改变用途拟回购31.8万股“是维护公司股份和股东权利所必需的。A股市场回购增持热情不断增强,离不开专项再融资的支持。”2024年10月18日,中国人民银行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、中国证监会下发《关于有关事项的通知》 《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借贷业务的通知》,宣布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借贷业务,初始额度为3000亿元。2025年5月7日,中国人民银行将5000亿元证券、基金、保险公司互换额度与3000亿元股票回购、持有、再借贷额度合并,合计额度为3000亿元。 Wind数据显示,2024年10月(至2025年4月5日),760家上市公司A股市场多家企业披露,公司或其股东获得回购增持贷款支持,贷款金额上限为1,536.04亿元。其中包括 546 项股票回购贷款计划和 214 项贷款增加计划。其中,授信额度最大的为贵州茅台控股股东中国贵州茅台酒厂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茅台集团”)和三峡能源的中国三峡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“三峡集团”)。贷款额度最高27亿元,贷款期限3年。此前,基于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和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,茅台集团计划自增持计划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,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。拟增持不少于3亿人民币(含)以上,不超过33亿元(含)。中国三峡集团公司也于2025年4月公告,计划未来12个月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票,包括集中竞价、大宗交易等交易方式。增加金额不低于15亿元人民币,不超过30亿元人民币。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严翔指出,在政策支持下,未来上市公司增持、回购规模有望持续加大。中长期来看,增持和回购上市公司不仅有利于改善投资者情绪、稳定市场预期、提振信心,也有利于推动市场定价注重内在价值和发展潜力,培育理性投资和价值市场投资理念。短期内上市公司通过增持、回购等方式增加资金流入,给A股市场带来了更多活力,既保证了市场流动性的支撑,也体现了上市公司对我国资本市场的信心。年内香港股票回购额超过1,460亿港元。值得一提的是,除了A股市场,港股上市公司今年再次买入的意愿也很高。 Wind数据显示,截至11月5日,今年以来共有241家港股上市公司进行了回购操作,累计回购金额达1466.73亿港元。虽然回购金额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,但回购企业数量与去年基本持平。与A股市场类似,香港上市公司实行真金白银收购,科技和消费也覆盖主流。在同时,港股金融公司是购股的“中流砥柱”。 Wind数据显示,截至11月5日,港股涨幅前五名分别是腾讯控股、汇丰控股、友邦保险、中国宏桥和中远海运控股。其中,腾讯控股以609.65亿港元的回购规模排名第一,共回购约1.22亿股股份;汇丰控股排名第二,累计回购金额302.57亿港元,回购3.3亿股;友邦保险以176.93亿港元的回购规模排名第三,回购2.92亿股股票。 3家公司的回购价值均超过100亿港元。此外,快手-W、无锡生物、小米集团-W等科技公司的回购金额也超过10亿港元,分别为21.72亿港元、17.08亿港元、15.37亿港元。与此同时,消费领域上市公司的收购ctor也大幅增加。安踏体育、太古A、周大福、百胜中国分别回购16.85亿港元、16.77亿港元、15.73亿港元、11.73亿港元。 。中金公司研究部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刘刚认为,预计下半年回购金额与上半年持平,在1000亿港元左右。业内人士认为,收购香港上市公司是支撑香港股市融资的重要力量,提振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后续发展的预期。华商首席策略师张霞表示,与全球主要指数相比,港股尤其是恒生科技指数的估值仍处于较低水平。是目前市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少数指标之一,还有相当大的上升空间估值调整。 “目前香港股市主要由流动性驱动,外部流动性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港股短期出现波动。”张霞认为,中长期来看,南方资金和外资都会在低利率环境下流入香港股市。作为全球估值洼地,港股估值复苏空间很大。因此,港股中长期仍有较大上涨潜力。记者丨杨平